囚犯
1902年,一名囚犯被牢牢地锁在一个小牢笼里。他只能蹲坐在里面,双手与双脚全被铁链锁着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这个小牢笼放在两个长条凳上,只要囚犯稍微一动,就会从长条凳上掉下来。后果可想而知。
这种蹲牢笼的刑罚并没有明文规定,这属于法外之刑,也就是当地的官员在规定的刑罚之外临时改变的一种处罚方式。在古代,有很多法外之刑甚至超过明文规定的凌迟。
(1)凌迟是明文规定中最残酷的刑罚,但刮骨熬油点天灯又比凌迟更为残酷。五代时,灭孔的孔末被揭发后,曾被吊在南城外的杆子上,遭受此刑罚。据说,三国时的董卓也被点了天灯。
(2)明朝初期,专门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发明的刑罚“人皮草袋”。行刑前,先将贪官污吏的皮剥下来,再往里面填上草,放到衙门口示众。此刑罚并未明文规定,也逐渐不再实行。但后来,因朝廷贪官污吏猖獗,海瑞曾向朝廷提出恢复此刑罚。最终,朝廷还是没有施行。
(3)剜心祭奠被害的人。此刑罚是在对凶手凌迟之后又额外加重的惩罚方式。在将凶手凌迟的基础上又进行剜心,祭奠被他害死的人。这种一般适用于杀人极多罪大恶极的凶手。嘉庆时,一人杀掉他人一家十口人,被逮捕后,即被处以凌迟剜心,并将凶手的心摆在被害人墓前。
历朝历代对贪官污吏与罪大恶极之人都会施以重刑,但这样的人与事始终层出不穷。可见,重刑并不能彻底制止这样的人与事。
化肥
两位农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自制农家肥。为了增加庄稼的产量,对农田施肥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(1)过去没有现在所使用的化学肥料。农民只能单纯的使用农家肥,但单纯的使用农家肥并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。这就需要沤一沤。
(2)农民会将粪便、杂草、泥土、草木灰等混合在一起,搅拌后沤一段时间,这样里面就含有了氮、磷、钾等元素。这样做,一是,增加了肥料的量,二是,发挥了肥料的效力。
(3)现在农家肥仍没有被淘汰,只是不再费力沤一段时间,而是直接将牲畜的粪便撒在地里,然后再使用化学肥料。两种肥料混合使用。有的农民家里没有牲畜粪便还会专门去购买。
有人会问到底是农家肥效果好,还是化学肥料效果强。可以这样算一算,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都不用,过去一亩地能产三百斤小麦,只使用农家肥,一亩地能产五百斤小麦,只使用化学肥料一亩地能产七百斤小麦,两种肥料同时使用一亩地能产800斤到1000斤小麦。
十三旦
照片中的男人要比女人看起来颜值更高,更加清秀灵气。因为,这是河北梆子的创始人侯俊山的全家照。
侯俊山九岁进入戏班,学习旦角,因天资聪颖,一点即通,进步神速,十岁登台出演便赢得满堂喝彩。
三年后,十三岁的他出科便成为顶梁柱,被誉为“十三旦”,此艺名传遍张家口,四年后,开始闯荡北京。
十七岁的他来到北京,改唱河北梆子,当时京师演艺界梆子腔鼎盛,名伶辈出,可侯俊山仍很快脱颖而出。
他饰演孙尚香后,名声大噪,被誉京伶八杰之一,朝廷选他为内廷供奉,后进入升平署,专为慈禧唱戏。
这一唱就是十年,慈禧赐其黄马褂与六品顶戴;大学士徐桐麟赞他:状元三年一个,十三旦盖世无双。
庚子之乱,两宫西逃,他不满时政,前往各地演出,鲁迅说他:老十三旦七十岁,一登台满座还是喝彩。
他戏路宽,集武生、各种旦角于一身,臻于上乘,达到人戏合一,并积极参加义演,曾一次捐银五百两。
侯俊山的旦角扮相俊美,表演生动,做工细腻,曾受到四大名旦的称道,这样的男子注定比女子清秀灵气。